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发布时间:2015-06-12 本文来源: 武进医院

(来源:武进卫生信息网)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唯一的传播媒介为钉螺。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俗称“鼓胀病”、“大肚子病”。

  二、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

  人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有两类:一类是生产性接触,如耕耘、插秧、捕鱼、割水草、打粽叶以及抗洪抢险等水中作业;另一类是生活性接触,如在河、湖水中淘米、洗衣以及旅游、游泳等。

  三、感染了血吸虫病主要有哪些表现?

  主要表现是接触疫水(含血吸虫尾蚴的水)后1至2天内,有的人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急性期患者可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消瘦乏力等症状;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等症状;反复感染或久治不愈可引起肝硬化、腹水等症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青少年得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发展为侏儒症。

  四、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

  1、控制传染源 查治病:人及家畜(主要牛、羊)开展血吸虫病检查,查出的病人病畜及时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查螺灭螺: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传播媒介,每年春季开展查螺灭螺工作;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

  3、保护易感人群 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进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活动;因生产、生活或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服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