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平常心成不凡事
发布时间:2023-11-17 本文来源: 武进医院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使命任务。作为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发进取、攻坚克难,以平常心展现新作为、成就不凡事。

平常心中见信心,信心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信心赛黄金”,共产党人把握战略主动权,最根本的是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不断理解和领悟“四个自信”的历史渊源和内在逻辑,清醒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和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面对经济发展增速换挡、方式转型、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始终保持平常心,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把握好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的着力点,更好创新方法、谋划思路,以平常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

平常心中有民心,把稳政绩观“方向盘”,做好本分事成就不凡事。官本平常人,应有平常心。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过于看重进退得失,急于求成、任性用权,不把精力和心思放在踏实做事和为民造福上,甚至大搞“口号式”“盆景式”“一阵风式”的伪创新和乱创新。保持平常心,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摒弃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始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绝不为发展速度牺牲发展质量。不论身处何地何职,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都要以党的事业发展为重,以民心向背为本,坚持以平常心看待个人进步和利益得失。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成就不凡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掌握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实事”谋在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担负起“跑好自己这一棒”的历史使命,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平常心中树恒心,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只有持之以恒、接续奋斗,才能积点滴之功成历史伟业。大国治理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关键看政策的落地、落实情况。作为党员干部,保持平常心就是要有一抓到底的勇气、真抓实干的行动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锤炼敢于碰硬、敢于攻坚的韧劲。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做到知难而不避难,坚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颗接着一颗打,直到把钉子钉准、钉稳、钉实,锲而不舍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平常心中下决心,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必然充满挑战、布满艰险,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员干部本应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绝不能怠之于学、懒之于政,把“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奉为圭臬,成为“躺平式”干部。怀有平常心绝不等同于甘于平庸和安逸,要迎难而上,做到关键时刻不畏惧、不退缩,以工作实绩争做“干将”“闯将”。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职责所系、价值所在。要积极发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阻碍发展的疑难杂症。不能跟风折腾、好高骛远,而是下苦功夫、细功夫,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实干之力助推“中国号”巨轮向着既定目标行稳致远。

(王丹妮)